在云南省“三区”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指引下,龙陵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幸福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,结合县域多民族特点,在龙新乡黄草坝村启动“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儿童青春期困境应对的社会工作服务探索”项目。项目以12—15岁青春期困境儿童为服务核心,通过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模式,在守护儿童成长的同时,推动社会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。

为精准破解儿童青春期困境,县委社会工作部创新构建“以青春期困境儿童为重点、个人成长发展为中心、家庭为基础、社区为平台”的四位一体服务模式。社工团队结合50余次入户探访积累的一手资料,点对点对接需求,分类开展8次个案服务,有效帮助儿童应对关系矛盾与目标感缺失问题,同时夯实家庭监护责任、激活社区支持网络,切实满足儿童多元化成长需求。

专业服务离不开人才支撑。由保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、龙陵县委社会工作部落实,从“请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两方面推进队伍建设。一方面邀请本地资深社工组建内部指导小组,特聘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专家担任外部督导,通过“理论培训+现场示范+跟岗指导”模式开展12次督导;另一方面选派骨干与志愿者赴北京、保山等地参加专题培训,并组织跨机构交流。目前已培育4名专业社工、3名服务对象骨干,还吸纳“三区计划”服务对象中部分儿童成立“小蜜蜂志愿服务队”,全面提升服务中心专业化水平。

围绕儿童成长需求,社工与志愿者从个人、家庭、社区三个维度设计服务活动:“阳光同行,茁壮成长”青少年正向成长营,引导孩子挖掘自身潜能;家庭教育主题沙龙结合亲子活动,增进家庭情感联结;“蜗牛流动书屋”按年龄分层筛选读物,培养阅读兴趣;生涯规划小组与职业体验活动,帮助青少年明晰未来方向。截至目前,项目已累计服务12—15岁儿童500余人次、儿童家庭成员100余人次。

为扩大项目影响力,龙陵县构建“立体化传播矩阵”:线下通过社工入户宣传,将服务送上门;线上以故事化传播为核心,借助龙陵新闻、保山日报、保山文明网等平台推广,其中《社工搭台,志愿者“唱戏”》一文获新华网、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刊发,最高浏览量超16万次。这一传播模式不仅让“成长守护”理念深入人心,更提升了“三区”计划的社会美誉度,凝聚更多支持力量。
这场以爱与专业为底色的温暖实践,汇聚多方力量守护边疆儿童青春。未来,龙陵县将继续以专业服务与热忱,为西南边陲的少年们保驾护航,让青春之花向阳绽放。
供稿/中共龙陵县委社会工作部 段春姗